港大專學歷少數族裔失業率達6成 組織促勞工處減就業錯配

社會

發布時間: 2018/07/02 15:07

最後更新: 2018/07/05 15:59

分享:

分享:

(陳永康攝)

一項有關少數族裔求職研究發現,高學歷少數族裔人士失業率高達6成,比學歷較低者更難就業,情況於文員、教育、社工等行業較嚴重。 有受訪青年表示,勞工處未能了解他們真正需要,所提供的職位缺乏前景。

嶺南大學文化研究系副教授梁旭明,與天主教香港教區教區勞工牧民中心,於今年1至6月合作進行「香港少數族裔青少年求職模式及支援服務實況」研究,探討少數族裔在香港求職的困難、他們在就業上的需求,及評估政府目前為他們提供就業支援服務的成效。

結果顯示具備高中或中六學歷的少數族裔青年,失業率高達6成,大專求職者失業率達4成,小學學歷者失業率則近2成。高學歷者期望以學歷找到白領工作,但近7成人從未獲得任何職業輔導或培訓,結果花了很多時間,卻處處碰壁,情況在文員、教育、社工等行業較嚴重。加上只有5%受訪者獲得實習機會,結果容易進入「無經驗/無人請」的惡性循環。

嶺大文化研究系副教授梁旭明指出,回歸後大部分職位,包括保安、速遞、侍應等都要求職員懂得廣東話及普通話。有個案曾應徵英文補習老師、英文幼稚園班主任,即使可以使用流利英語,卻因不達中文水平要求而失業。有時候僱主想提高工作效率,但其實相關要求並非必要。

此外,受訪少數族裔人士對勞工處就業中心的認知度和滿意度都不合格。172受訪者中,逾6成人從未使用相關服務,逾5成人認為勞工處不能幫助他們成功找到工作,以及對服務感到不滿意。

20歲巴基斯坦裔的Tim在香港出生,由幼稚園開始學習中文,懂得聽和說中文。他在伊斯蘭中學唸書,完成中學文憑試課程。經勞工處求職,收到的大部分職位招聘卻只是要求初中學歷的工作。曾在辦公室當送件員和在機場當行李運送員的他,認為工作沒有前景,最後在中心協助下成為電梯維修學徒,計劃完成4年訓練後考取註冊升降機工程人員。

同樣20歲、巴基斯坦裔的文仔1年前來港。他透過勞工處求職,得到一次印刷公司的面試機會,面試時僱主才表明只聘請懂中文的人,惟相關要求並沒有列明在招聘廣告上。他亦跟勞工處表示自己不懂的中文,但處方仍為他安排這次面試,文仔認為勞工處沒有跟僱主溝通好就安排面試,只會令大家浪費時間。反而身邊的朋友更有用,為他介紹了搬運工人的工作。

中心主任畢雁萍指,中心並不鼓勵少數族裔青年以親友介紹為求職方式。因青年的親友較多從事藍領,所介紹的空缺大多都是藍領工作,難以開拓新的工種,亦較難向上流動。

她建議勞工處主動接觸僱主,並跟進各個個案,為少數族裔青年發掘工作機會,及減少就業錯配問題。又建議培訓文化共融意識,讓少數族裔在崗位上發揮所長,並向有聘請少數族裔僱員的公司提供支援或津貼。此外,畢建議處方在各就業中心聘請少數族裔就業主任,因應求職者的需要而提供合適援助。

立法會議員張超雄批評,現時政府在相關服務力度不足,促請政府撥款2億資助民間團體,為少數族裔提供更全面、更個人化的服務,補足現時勞工處的不足。

研究透過5間服務機構,以滾雪球抽樣方式收集172份問卷,並與另外23位少數族裔人士進行小組訪談。172個結果中, 以巴基斯坦籍為主,平均年齡為23.7歲,平均居港14.4年。

勞工處回應指,已循多方面為少數族裔人士提供就業服務,包括在所有就業中心設立資訊角和特別櫃台,亦舉辦專為少數族裔人士的就業講座。而且聘用能以少數族裔語言的人擔任「少數族裔就業服務大使」,主動接觸少數族裔的求職者,以及將就業宣傳刊物翻譯成6種少數族裔語言等。